《三国,从黄巾起义开始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新黄易天地xhytd.cc
天苍苍野茫茫,北风呼啸肆八荒,辰时的天明明朗朗,空气中带着潮湿刺骨的冷意。
连绵起伏的阴山北麓,青山之巅龙柏森森,碑石林立肃穆中更增添一抹威严。
巨大墓群中,一座座高大的汉白玉碑高高耸立,陵墓四周用块块的巨石砌垒,屹立于山巅之上。
碑林的正中央,一座高达十八丈的白玉碑,迎着北方的冷风巍然屹立。
它像一柄绝世战剑,矗立山巅,直插云霄。
石刻的碑文中,密密麻麻的记载着一个个名字,也祭奠着,一位位战死将士的出身与功绩。
这是青山之巅,是动用了数以百万徭役,和大军三月之间,凿空了山腹。
亦是夏军战忠烈的将士陵园,安息着十万名战士的忠骨。
很显然,李信这名人主,从来不会忘记,为他浴血奋战,流血牺牲的兄弟。
鲜卑人战死了,李信还能大方的,施以仁慈,给他们弄个万人坑,做个记号。
那夏军将士,这群真真正正的自己人,真真正正为自己牺牲的兄弟,待遇自然要翻千万倍。
是的,夏军将士,特别是战场上,牺牲的将士,其身后的待遇,确实是千倍万倍,乃至千万倍...
碑石林立间,八万名夏军将,士身披白色缟素,静立默哀。
他们面色沉痛,矗立在高大的汉白石碑前,静默无言。
正前方,李信罕见的卸下了一身戎装,换上了素净白袍,静静的立在那里。
他抚摸着墓碑上的石刻,指尖划过一个个名字,一个个曾经鲜活的名字...
感受着手掌中,冰冷刺骨的寒,他眸光充满了沉重与哀伤。
李信抬首而望,北风凛然,松柏屹立,冬雪消融。
大地山川上孕育着新的生机,泥土下掩埋着的生气,在蠢蠢而欲动,欲破土而出。
然在那一座座墓碑下,却是一名名英勇的夏军将士,在此长眠。
他们战场上,奋勇杀敌,流血牺牲,是夏军中,最英勇的一批人...
也是北方,真正的长城,是李信和夏军将士的脊梁所在...
是他们,用自己的生命,自己的尸骨,撑起了北方的安宁,撑起了李信堂堂正正做人的机会。
相对于复苏的万物,他们是真的倒下了,永远没了苏醒的机会。
逝去的是岁月与历史,献出的却是烈士们,自己宝贵的年华与生命。
没有这些英勇的将士,在疆场上抛头颅洒热血,便没有李信今日的立身之地。
没有将士们,在战场上的奋勇与牺牲,便没有今日的南北和平...
在这场与南方大汉,与北方鲜卑的大战中,打的很惨烈也很悲壮。
夏军前前后后,战死了近十万人,牺牲了七八名高层将领,和三百名中层武官。
其中更有逢纪、郭图、郭藴、周仓、杨开、王修等夏军中的心腹文武,相继牺牲。
虽然夏军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,但其中境况,不可谓不惨烈,不可谓不悲壮。
“青山埋忠骨,热血洒北疆!”李信扶碑北望,眸光掠影。
往事如同过眼云烟稍纵即逝,此刻却又历历在目。
时光荏苒,沧桑与沉痛,遮盖不了他心中的悼念。
李信轻抚着郭藴的名字,喃喃自语:“有些人活着,他已经死了,有些人死了,但他还活着!”
“尔等虽死犹生,永远活在我们心中,永远铭刻在这世间的山河上...”
身后臧霸太史慈等人闻言,眸光微红一时间有些泪目,大帅待将士们很好,很好,真的很好。
寻常士兵战死,能有个安身地就不错了,而郭藴郭图他们,九泉之下有知,应该会瞑目吧。
收殓将士尸骨,给予安葬,不是李信首创,但他却做到了,古往今来的极致。
在西周时就规定:凡行军,吏士有死亡者,给其丧具,使归邑墓,此坚军全国之道也。
然这个时代,人是要分三六九等的,普通人死了,最多起个土包,叫做坟。
军中吏士死了,会有指定的埋葬地点,叫做邑墓。
公侯王子死了,会起大封堆,叫做封冢...
而最高规格的,也是只有天子皇帝的地寝,才有资格叫做陵...
从这一系列的称谓中,就可以看出,时代的等级,以及阶级的森严。
在阶级制度的压迫之下,不同地位人,死后的待遇,也不同。
这就是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,是皇权社会的森严荣耀,就算死了也要承受等级压迫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泼刀行》《人类幼崽废土苟活攻略》《变身齐天大圣,觉醒七十二变》【22文学】【武林小说】《重生八零:离婚后被军少宠上天》《在反派出生前(快穿)》《重开吧!蜘蛛侠!》《修仙:我在现代留过学》《少女的野犬》
唐吉可汗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新黄易天地xhytd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